我院js金沙3983总站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简介
js金沙3983总站我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简介
招生咨询电话:023-62762278
学科名称/专业学位类别:软件工程代码:083500
硕士学位类别:学术学位 |
学制:三年 |
培养方式:全日制 |
||
学科/专业学位类别介绍 |
本学科始建于1978年,1997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首次开办物联网工程专业,2018年9月开始培养人工智能本科人才,有力支持了我校工商管理重庆市“一流学科”的建设,参与共建了管理科学与工程重庆市重点学科。 本学科所依托的我院,是重庆市首批授牌的“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并协同共建了智能制造服务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4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设有全国软件水平考试js金沙3983总站考点,拥有中加“2+2”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与甲骨文、HP、华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及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大学开展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合作。现有专任教师22人,具有教授9人,副教授11人,拥有博士学位20人,80%以上专任教师学科专长与软件工程主干学科方向对应。 高度重视学科内涵建设,始终面向软件系统中的科学与工程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理论、模型、算法及其在软件开发与软件服务中的工程应用。通过建设,形成了包括软件工程技术(大数据智能认知与应用)、软件服务工程(物联网软件服务)、领域软件工程(智能系统软件与集成)在内的3个稳定的学科方向,具有智能数据认知特色和跨行业应用优势。主要表现在: 1.大数据智能认知与应用。面向金融、电商等行业应用需求,开展了基于生物特征的智能身份认证、基于大数据的用户行为分析、智慧推荐等软件系统服务质量保障技术研究,取得了包含高水平论文、发明专利、专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产业应用及成果转化等在内的丰硕成果,形成了人工智能理论与软件应用技术深度融合的特色。 2.物联网软件服务。研发了面向林业生态环境的、高可用物联网络及其智能认知支撑平台,编制行业标准3项,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在智慧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 3.智能系统软件与集成。面向智能制造系统的信息智能感知与嵌入式软件设计,开展智能微纳感知装备的系统集成研究,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成果,并获批了微纳系统技术及智能传感重点实验室。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和行业应用,不仅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更是重庆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学科对拓宽智能时代的软件工程学科研究领域、推动软件工程学科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软件工程学位点学科建设不仅契合当前社会对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的软件工程硕士人才培养的巨大需求,而且为我校实现“人工智能+X”学科发展战略、建设一流学科,发挥人工智能在金融、经济、管理、法律等学科的科学研究与产业服务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提供强劲支撑。 |
|||
培养 目标 |
本学科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强、理论基础扎实、学术素养深厚、学术道德规范、具备国际化视野、有创新精神并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从事软件工程领域中的科学研究、高等教育、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科学技术人才。具体要求: 1.认真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树立爱国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道德,能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坚实的软件工程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承担专业技术的能力,系统掌握软件工程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熟悉一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够综合运用软件工程方法、技术和工具解决软件工程相关领域的技术与工程问题。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能力和团队攻关能力,能够从事软件工程技术研究、分析、设计、开发与管理等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能力,具备应用外语撰写学术论文的初步能力;熟练使用计算机。 4.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职业道德。 |
|||
主干课程 |
||||
1 |
分布式计算 |
2 |
高级操作系统 |
|
3 |
算法设计与分析 |
4 |
高级软件工程 |
|
5 |
深度学习 |
6 |
自然语言处理 |
|
7 |
计算机视觉 |
8 |
高级数据分析 |
学科名称/专业学位类别:新一代电子技术代码:085401
硕士学位类别:专业学位 |
学制:三年 |
培养方式:全日制 |
||
学科/专业学位类别介绍 |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专业学位授权点由js金沙3983总站我院承办,依托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学科优势,构建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培养电子信息专业领域高层次工程技术研发和管理人才。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专业领域涉及电子科学技术和量子技术两个学科方向。电子科学技术方向的技术特征是利用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微纳电子、光电子、微波等基础理论研究电子元器件、传感器、集成电路、计算机、微纳米材料等的设计和制造理论与工程技术问题;量子技术方向的技术特征是以量子光学为主、研究量子光场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和物理现象及效应,开发量子光学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超导量子计算和量子器件物理等领域中的应用。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专业学位点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理论基础扎实、梯队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创新人才队伍,教师队伍包括教授、副教授和企业专家等,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和工程实践经验丰富;拥有省部级电子信息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省部级产学研创新基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校级示范平台和校外实践基地等;承担了大量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委托课题;在电子信息专业领域取得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论文、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研究成果。 本学科共有教师42人,导师队伍中教授13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25人。现有重庆市“模式识别与智能图像处理”重点实验室、重庆市英才“脑科学与类脑计算”创新人才团队。近年来,近5 年来,共承担科研项目72项,总经费2593.5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 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4 篇,出版专著5部。 |
|||
培养 目标 |
本硕士专业学位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以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推进产学研结合为途径,培养符合我国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发展需求的掌握电子信息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经过培养达到以下具体要求: 1.培养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身体健康,能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2.掌握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熟悉行业领域的相关规范,在行业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担负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了解本领域技术发展趋势,跟踪本领域技术发展前沿,能够快速获取本领域的先进技术和方法。 3.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顺利阅读本领域国内外科技资料和文献,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可以进行必要的国际学术交流,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 |
|||
主干课程 |
||||
1 |
高等电路理论 |
2 |
信息论及应用 |
|
3 |
现代信号处理 |
4 |
光电子技术及应用 |
|
5 |
数字图像处理 |
6 |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
|
7 |
光电器件基础及其应用 |
8 |
智能传感器技术 |
学科名称/专业学位类别:人工智能代码:085410
硕士学位类别:专业学位 |
学制:三年 |
培养方式:全日制 |
||
学科/专业学位类别介绍 |
人工智能专业学位授权点由js金沙3983总站我院承办,依托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自动化等学科优势,构建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培养电子信息专业领域高层次工程技术研发和管理人才。 人工智能专业领域涉及智能计算理论及应用、数据分析及应用和智能系统应用开发三个学科方向。其中,智能计算理论及应用的技术是利用人类社会、物理世界和信息空间的信息为基础,研究通用、高效、安全、自主、可靠、透明的智能计算服务和结构,以支持大规模、复杂的智能任务;数据分析及应用是利用机器学习理论研究能分析、处理、挖掘和预测大规模数据(比如金融大数据等)的软件系统;智能系统应用开发是以综合运用分布式计算、云计算、高性能计算等技术,以及深度学习框架、模型优化算法等工具,构建高效、可扩展、可靠的大模型应用系统,开发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语音识别等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 人工智能专业学位点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理论基础扎实、梯队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创新人才队伍,教师队伍包括教授、副教授和企业专家等,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和工程实践经验丰富;拥有市级现代产业学院、省部级产学研创新基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校级示范平台和校外实践基地等;承担了大量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委托课题;在人工智能专业领域取得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论文、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研究成果。 本学科共有教师38人,导师队伍中教授10 ,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25人。现有重庆市“智能感知与区块链”重点实验室、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团队。近年来,近5 年来,共承担科研项目72项,总经费1000多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8部。 |
|||
培养 目标 |
本专业硕士学位旨在培养理论实践牢固、综合素质高、有一定理论创新能力的高层次跨学科工程技术人才,以满足人工智能领域发展和社会多元化人才的需求。同时具有扎实的人工智能工程和系统知识、创造性和跨领域合作能力、解决人工智能应用实际问题的能力、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工智能人才。具体要求::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出培养“求实务实,锐意进取”的电子信息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2.掌握扎实的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广泛的专业知识,熟悉行业领域的相关规范,具备独立承担行业领域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解决人工智能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手段和方法,具有独立的工程技术和管理能力。 3.能熟练阅读和撰写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外文文本,掌握人工智能领域学术论文和技术文档的写作技巧,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运用外语工具从事相关工程技术或项目管理协调工作。 4.培养具有身心健康、健康人格、良好道德操守和创新精神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专业人才,遵循严谨的学术伦理、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本硕士专业学位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以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推进产学研结合为途径,培养符合我国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发展需求的掌握电子信息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
|||
主干课程 |
||||
1 |
深度学习原理及应用 |
2 |
大模型应用与开发 |
|
3 |
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 |
4 |
图像处理技术与开发 |
|
5 |
自然语言处理原理及应用 |
6 |
复杂网络原理及应用 |
|
7 |
机器人理论与应用 |
8 |
计算机视觉原理及应用 |
学科名称/专业学位类别:计算机技术代码:085404
硕士学位类别:专业学位 |
学制:三年 |
培养方式:全日制 |
||
学科/专业学位类别介绍 |
本学科始建于1978年,1997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首次开办物联网工程专业,2018年9月开始培养智能科学与技术及人工智能本科人才,有力支持了我校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和金融工程等学科的建设。 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点所依托的我院,是重庆市首批授牌的“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并协同共建了智能制造服务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4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拥有中国—加拿大“2+2”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与甲骨文、HP、华为、中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及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多个国家的大学开展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合作。现有专任教师22人,具有教授9人,副教授11人,拥有博士学位20人,承担了大量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委托课题;在计算机技术专业领域取得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论文、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研究成果。 本专业学位点主要面向计算机应用中的科学与工程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理论、模型、算法及其在计算机技术开发与软件服务中的工程应用。包括软件开发与应用、大数据技术及应用和系统与网络3个专业方向。软件开发与应用主要研究软件开发方法、软件开发过程、软件开发工具和技术以及软件开发过程管理等。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主要研究数据挖掘 方法,大数据分析处理管理、大数据平台 综合部署、大数据平台应用软件开发 和数据产品 的可视化展现等。系统与网络主要研究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理论和方法以及网络设计、管理和应用。 |
|||
培养 目标 |
本专业学位点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强、理论基础扎实、学术素养深厚、学术道德规范、具备国际化视野、有创新精神并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从事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中的科学研究、高等教育、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科学技术人才。经过培养达到以下具体要求: 1.认真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能通过实践将前述观点和方法用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理想信念,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职业道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能聚焦地区经济社会需求和科学技术前沿,运用计算机领域扎实理论和实践基础,适应电子信息行业实际工作需要。 2.具有扎实的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项目工程应用技能,熟悉现代计算机系统原理,熟练掌握常用数据处理技术和算法,掌握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先进思维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良好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与应用能力,具有大数据分析及应用能力,具有系统分析和网络应用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能力,具备应用外语撰写学术论文的初步能力;熟练使用计算机。 4.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职业道德。 |
|||
主干课程 |
||||
1 |
高级计算机体系结构 |
2 |
深度学习原理及应用 |
|
3 |
高级计算机网络 |
4 |
高级数据库技术 |
|
5 |
工程伦理 |
6 |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 |
|
7 |
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
8 |
计算机视觉 |